第480章交流_全职中医
高度小说网 > 全职中医 > 第480章交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0章交流

  “原以为庆州省医疗小组只是因为去年和咱们郑主任的辩论,这才来了咱们医院,没想到庆州省医疗小组竟然只是把咱们医院作为第一站。”

  “看上去方彦这是打算带着医疗小组在全国各大医院交流,从而打出医疗小组的名气呀。”

  “自古至今,成名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踩人上位,看来方彦就是这个打算了。”

  “方彦年纪轻轻,想要尽快成名,只能另辟蹊径,可他哪儿来的自信?”

  “就是呀,咱们医院也不是没有名医专家,咱们郑主任也并非是咱们医院水平最高的中医。”

  不少人都低声交流着,被方彦的话惊住了。

  福州省中医医院也只是福州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常在医院坐诊的医生,还真不一定就是最牛的,特别是中医方面。

  人都说,中医要好,年龄要老,水平要强,胡子要长。

  以年龄论医生的水平,虽然不一定准确,可这个规律大体来说是没什么错的,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水平高的概率肯定要高一些。

  像各大高校的教授,主任医师,特别是有的已经退休的老中医,水平还真不差。

  再加上现在新派中医越来越多,传统中医反而越发集中在年龄比较大的一批人中。

  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也只是建国之后才提出来的,当时教员同志也说过,只有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

  自此之后,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理论和说法也逐渐开始被提起。

  团结中医,中西医结合,相互配合,扬长补短,共同肩负卫生工作的任务,救死扶伤,这其实是好事。

  只不过后面的结合逐渐畸形,这个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就不再赘述。

  所以,相对来说,目前年龄在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中医,相对来说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要更为纯粹一些。

  方彦也不过二十七八岁,年纪轻轻,却说出如此一番话来,不免让一些人觉的方彦有点过于膨胀。

  当然,众人也只是私下里低声讨论,没有人大声说出来,毕竟方彦的水平还是不低的,特别是霍震洋刚才来的时候一声不吭的坐在一边,更是让不少人心中惊疑不定。

  昨天发生在中西医结合科的事情不少人都听说过,可今天霍震洋却亲自来了,而且来了之后还没有吭声,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要知道,这次的交流,郑仁军的意思也只是以他们内科为主,其他相关科室来一两个人,副主任或者资深主治就可以了。

  霍震洋这位科主任却亲自来了,霍震洋前来,不是找茬,就是认怂呗,还能有第二种情况?

  “方医生说的不错。”

  郑仁军接过话头道:“任何行业都要杜绝闭门造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这一次方医生带着医疗小组前来,咱们也要珍惜机会。”

  “郑主任怎么这么怂了?”

  “是呀,以前郑主任可不是这样的态度。”

  “郑主任人称郑喷子,这一次方彦等人明显是前来立威的,郑主任却像是老好人一样。”

  无论是内科的医生还是其他科室的医生,都有点奇怪郑仁军的态度,按说以郑仁军的人设,绝对不至于才对。

  好在郑仁军并不是很清楚其他人的想法,要不然一定要吐槽,他只是喷子,又不是傻瓜。

  他在去接方彦等人的路上,方彦等人还没有到医院,他就见识到了方彦一群人的水平,那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如此大的差距,还怎么喷?

  许自文的叮嘱是一方面,当时郑仁军亲眼见识到了方彦一群人的强悍又是一方面。

  当时的情况,要不是亲眼所见,要不然是很难想象到当时的场景的,纵然方彦一群人上了福州新闻,当时的事情被福州新闻报道,可不少人也只是觉得方彦一群人运气好,正好遇上了,帮了大忙,却不能说明方彦一群人的水平有多高。

  这其中有一个天花板的问题。

  郑仁军是看到了方彦的水准,其他人没看到,也只能猜,这个猜就很难猜的那么准确了。

  这就像是小马过河一样,小松鼠认为河是能淹死它的小伙伴的,而老牛则觉的河水只能到它的膝盖。

  见识不同,认知不同,没有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所思所想也就不同。

  “方医生,你看咱们今天这个交流如何展开?”郑仁军笑着问方彦。

  “既然是交流学习,首先就是解决问题嘛。”

  方彦笑着道:“今天都是临床医生,遇到最多的也都是临床上的一些问题,所以咱们今天不谈大势,就谈一些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像这种交流研讨会,以往大都是形式主义,不过在方彦这边嘛,没什么形式主义,既然来了,那就是真枪实弹的,不搞什么花样。

  而且方彦本人也不怎么讲什么规矩之类的,有这个机会,那就正儿八经的交流一下,平常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难处,有什么困惑,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引以为戒。

  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对医疗小组的成员,对福州省中医医院的成员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对于医生而言,任何的经验,都能在以后的临床上避免很多事情。

  为什么说老医生经验丰富呢,正是因为老医生错的多了。

  当医生的都知道,新人犯老错,老人犯新错,就没有不犯错的医生,只不过相对来说,新错总要比老错概率小一些,老错,那就属于大多数人都容易犯的错误了,把这些老错避免了,自然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那就按照方医生的提议,咱们就有什么说什么。”

  郑仁军笑着对众人说道:“大家平常有什么困惑,难题,今天都可以提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和方医生还有霍主任、林主任也都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说完,郑仁军先看向自家医院一边,希望自家医院有人先出头,毕竟方彦这边来者是客,到了他们医院,总不能让他们这边太过被动。

  不过这种事,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先观望的,不少人都微微沉思,装出正在思考问题的样子。

  “方医生,郑主任,我先说吧。”还是薛雅彤首先开口。

  “小薛,那你先说。”郑仁军很满意,不愧是自己的心腹爱将,果然给自己争气呀。

  昨天薛雅彤就让方彦一群人很是惊讶,毕竟三十岁出头的年龄,能有薛雅彤这个水平的并不算多。

  庆州省医疗小组这边人才济济,也不能显得他们福州省中医医院没人不是。

  “我想问,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没什么明确症状,但是却被西医诊断为某种病症的患者该如何应对?”

  薛雅彤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比如糖尿病、乙肝病毒携带等。”

  薛雅彤问的这个问题,算是临床中经常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像一些糖尿病患者亦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等一类的患者,平常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患者本身其实是焦虑的。

  这一类患者往往看西医无门,准确的说就是去看西医,西医做个检查,看一下治标,就让患者回去了,没什么症状,治标暂时正常,医生们也没多少办法。

  唯一的叮嘱就是,饮食方面注意,定期复查,有什么问题随时来医院。

  可这样的话,一部分患者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是想要让自己痊愈的,所以这个时候,这一部分患者就把目光瞄向了中医。

  既然西医不行,那么中医是不是有什么办法?

  哪怕是吃药调理,亦或者如何,时间长一些都无所谓,只要能把病治好。

  所以,在一些中医医院,这样的患者群体是不少的,薛雅彤问这样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平常能遇到,他这个问题不一定就是给他自己问的,也只是有这样的问题,问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同样也听一听更权威的人如何说。

  同样的问题,地位不够,影响力不够,你说的别人不一定认可。

  就比如这个问题,如果薛雅彤给别人说,别人不一定听得进去,可如果郑仁军、方彦一类的人去说,其他人多少都要深思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公众人物说话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去说一些具有引导性的话题,因为作为公众人物,是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的,大多数的普通人就会下意识的去相信或者引用一些公众人物所说的话。

  亦或者用这样的话去反驳别人,亦或者用这样的话来规范自己,或者说在一些事情上来安慰自己。

  就像我们平常写文章、写论文,亦或者和人辩论,也总是会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一样,某某某说过。

  诸如此类的引用,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是事实上来说,即便是名人,说的话难道都是正确的,就没有什么错误?

  肯定是有的,但是大多数普通人却不会去深思这个问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dwjl.com。高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gdwjl.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